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3.3.13)
2023-03-13 10:29:15 |文章來源:華圖事業單位|事業單位考試網
【導讀】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3.3.13),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事業單位考試考情政策解讀,點擊領取備考資料,更多事業單位考試資訊請關注(htshiyedanwei)公眾號,歡迎加入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交流群: 參加刷題、?、領取備考資料,考編路上不孤單!
11月18日每日一練
一、單選題
1.下面哪組成語是與同一個歷史人物有關的:
A. 背水一戰、破釜沉舟、四面楚歌
B. 草木皆兵、投鞭斷流、風聲鶴唳
C. 初出茅廬、鞠躬盡瘁、才高八斗
D. 單刀赴會、寶刀不老、精忠報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歷史知識。B項:“草木皆兵”“投鞭斷流”“風聲鶴唳”都出自《晉書·苻堅載記》,均與東晉時期的淝水之戰有關,淝水之戰為前秦和東晉的戰爭,苻堅率領騎兵南下,夸耀己方實力強盛,足以“投鞭斷流”,淝水之戰失敗后,苻堅倉皇逃竄,在八公山上把山上晃動的草木當成了敵軍,把風吹、鶴鳴的聲音當成了追兵的喊殺聲。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A項:“背水一戰”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與秦末韓信有關。“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與秦末項羽有關。A項錯誤。
C項:“初出茅廬”、“鞠躬盡瘁”出自《三國演義》,與三國時期諸葛亮有關。“才高八斗”出自《釋常談·斗之才》,是南朝謝靈運夸獎曹植的典故。C項錯誤。
D項:“單刀赴會”出自《三國演義》,與三國時期關羽有關。“寶刀不老”出自《三國演義》,與三國時期黃忠有關,“精忠報國”出自《宋史·岳飛傳》,與南宋岳飛有關。D項錯誤。
2.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是:
A. 戰國四君子: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
B. 楷書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
C. 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D. 五經:《詩》《書》《禮》《易》《樂》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并選錯誤項。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四書五經詳實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D項:《樂》不屬于五經!稑方洝肥恰读洝分。六經,即《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樂經》《春秋》!稑方洝芬淹鲇诜贂尤逯械那鼗。“移風易俗”是儒家論樂的核心觀點,除此之外,儒家論樂還重性情,還有純樂理等內容。D項說法錯誤,但與題意相符,當選。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A項: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后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A項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B項: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他們分別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B項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C項:八卦是一套用四組陰陽組成的形而上的哲學符號。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C項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3.《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其內容是:
A. 皇帝親自春耕
B. 昭君出塞
C. 將士出征
D. 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閻立本的《步輦圖》以641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松贊干布聯婚的事件為背景,選擇了唐太宗在眾侍女的簇擁下端坐在步輦車上,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迎親使者的場面加以繪畫,記錄下了這個歷史性的情節。
因此,選擇D選項。
4.中醫診病的手段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種,也被稱為“四診法”,其創始人是:
A. 扁鵲
B. 華佗
C. 張仲景
D. 孫思邈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A項:四診法,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根據民間流傳的經驗和他自己多年的醫療實踐,總結出來的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即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總稱“四診”,古稱“診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體觀念和恒動觀念的基礎上的,是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等基礎理論的具體運用。它自創立以來,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是我國傳統醫學文化的瑰寶。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東漢時期的名醫華佗在醫學方面的貢獻是發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戲。
C項:張仲景在醫學方面的貢獻是著作《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D項: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的貢獻是著作《千金方》。
5.佛教是外來宗教,自傳入中國就開始中國化,并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下面不能體現佛教文化的影響的是:
A. 洛陽白馬寺、敦煌莫高窟的修建
B. 蓮花、寶相花廣泛應用予陶瓷和服飾等物品的裝飾上
C. 成語“返老還童、脫胎換骨”
D. 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并選錯誤項。C項:返老還童,指扭轉衰老,恢復童年。常用以形容老年人恢復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精力異常旺盛。道教指卻老術,也用作祝頌之詞,出自《急就篇》。
脫胎換骨,意思是道教徒認為人在苦修得道之后,就能脫下胎,換上骨,F在常用來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出自《冷齋夜話》。成語“返老還童、脫胎換骨”與道教文化有關,并未體現佛教文化的影響。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白馬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與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洛陽白馬寺、敦煌莫高窟的修建體現了佛教文化的影響。A項正確。
B項:蓮花,又稱荷花,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征物。佛經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舍”,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蓮子串成。
寶相花又稱寶仙花、寶蓮花,所謂寶相是佛教徒對佛像的尊稱,寶相花則是圣潔、端莊、美觀的理想花形。此紋飾是魏晉南北朝以來伴隨佛教盛行的流行圖案,它集中了蓮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經過藝術處理而組合的圖案。蓮花、寶相花廣泛應用予陶瓷和服飾等物品的裝飾上,體現了佛教文化的影響。B項正確。
D項:“三寶殿”源自佛教。“三寶”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眾登場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寶殿”;“法”是佛家珍藏經典之所,如“藏經樓”;“僧”是指僧侶“燕息”(睡覺)的禪房,也稱僧寮。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三寶殿”是一個十分神圣的地方,不能隨意出出入入。成語“無事不登三寶殿”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產生的,用來比喻沒有事情不會上門。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體現了佛教文化的影響。D項正確。
6.下列選項與漢武帝有關的是:
A. 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
B. 創立行省制度
C. 開創“貞觀之治”的局面
D. 接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歷史知識。D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建議漢武帝實行的統治政策。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簡單來說就是尊奉儒家,廢黜其他學派的思想。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A項: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后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A項錯誤。
B項:元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疆域超越歷代。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B項錯誤。
C項: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并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并采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故史稱“貞觀之治”。C項錯誤。
7.科舉制是我國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其在( )被廢除。
A. 隋朝
B. 唐朝
C. 清朝
D. 中華民國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歷史知識?婆e制度是古代中國及受中國影響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時期,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期,始建進士科,標志科舉制形成。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世界上最后一屆科舉考試結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經歷一千二百余年。
因此,選擇C選項。
二、多選題
8.在鴉片戰爭后,曾割占過中國領土的列強有:
A. 英國
B. 德國
C. 沙皇俄國
D. 日本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歷史知識。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指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A項: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后,中、英在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主要內容是:割讓香港島;向英國賠款;五口通商,允許英人居住并設派領事;協定關稅,中國海關無權自主;廢除公行制度等。所以,英國在鴉片戰爭后,曾割占過中國香港領土。A項符合題意。
B項:1898年3月,清政府在德國的武力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膠澳租借條約》,將青島“租借”德國99年,自此,青島淪為德國的殖民地。所以,德國在鴉片戰爭后,曾割占過中國領土,B項符合題意。
C項:1858年5月28日,中、俄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訂了《璦琿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條約,割讓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約44萬平方公里土地。所以,沙皇俄國在鴉片戰爭后,曾割占過中國領土,C項符合題意。
D項: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后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所以,日本在鴉片戰爭后,曾割占過中國領土,D項符合題意。
因此,選擇ABCD選項。
9.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有:
A. 西歐戰場
B. 蘇德戰場
C. 太平洋戰場
D. 北非戰場
正確答案 ABCD
【解析】本題考查世界歷史知識。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是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之間爆發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戰爭地點包括歐洲、東亞、東南亞、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包括五大戰場,即歐洲戰場(包括西歐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
因此,選擇ABCD選項。
【拓展】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反攻是1942年夏季的中途島海戰;蘇德戰場的反攻開始于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10月的阿拉曼戰役是北非戰場的轉折點;西歐戰場出現反攻是1944年英美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按時間先后順序,太平洋戰場是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轉入反攻的戰場。
10.儒家思想作為先秦諸子百家的學說之一,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對中國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下列理念與儒家思想無關的是:
A. 民貴君輕
B. 仁義禮智
C. 道法自然
D.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答案】CD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并選錯誤項。C項:“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屬于道家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辟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規律,道以自己為法則。C項錯誤。
D項:“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出自戰國時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韓非的著作總集《韓非子·有度》,屬于法家思想。這句話的意思是懲罰和獎賞應一視同仁,不應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區別對待,屬于法家思想。D項錯誤。
因此,選擇CD選項。
【拓展】A項:“民貴君輕”是孟子提出的社會政治思想。意為從天下國家的立場來看,民是基礎,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貴君輕”是孟子仁政學說的核心,具有民本主義色彩,對中國后世的思想家有極大的影響。屬于儒家思想。A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項:仁義禮智,意思是遵守仁愛、忠信、禮儀并勤學,以增長見識等倫理規范。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后稱“五常”。這“五常”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展中,它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出自《孟子·告子上》。屬于儒家思想。B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手機端鏈接:https://m.sydw8.com/2023/0313/470915.html
掃碼關注事業單位考試公眾號,招考信息搶先看,備考資料送不停!